第119章领五郡军事_汉末之天下
七星小说网 > 汉末之天下 > 第119章领五郡军事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19章领五郡军事

  今本一场喜贺之会,却因为刘陶死谏,变为悲剧。

  天下之势如暗潮汹涌,世人皆知刘宏为深居禁宫有眼无光的孤家寡人。

  他们都以为刘宏活在十常侍制造的繁荣景象之中。没人敢去戳破这末世泡沫。

  大旱大灾下,必有饥荒。朱门酒肉臭,路有冻死骨。

  刘陶出身于宗室贵族,天灾与他何干?最大的灾害在于人祸,作为一个智者,他当然知道危言危行,能自招祸患。

  自刘陶从时游太学的布衣白身起,刘陶就多次向刘宏上书陈事。

  远览强秦之倾,近察哀、平之变。

  摧破奸党,扫清万里。赤子之心溢于纸背!

  结果是“书奏不省”,没有结果。

  幸好,这是最好的结果,无功亦无过,无福亦无祸。

  眼看天下满目疮痍,刘陶太急于求成了,他等不下去了,或者说他不愿意看到百姓受苦了。

  他借助刘凡北定河套之胜利,孤注一掷,强批宦官。

  多言必将贾祸,直谏必将遭灾。

  这就是死谏,带着必死之心上谏。他直言不讳,就为唤醒天子。

  闭气而死,史无前例。这种不可能成功的自杀方式,在他身上完成了,可见他的决心。

  人皆忧己独他忧人,人皆为己独他为国。只有极少数仁者活出了这等境界,胸怀天下,悲悯生民,把家国责任置于己肩。刘陶属于这等仁人中的一个。

  人皆贵身独他贵名,人皆贵生独他贵死。只有少数勇者登上了这等生命的高处,不贪生之乐,不惧死之悲,义之所存,志之所趋,把行道殉道作为生命的最高皈依。刘陶属于这等勇者中的一个。

  华夏五千年,这种无私奉献的人代代有。己做不到,莫说别人。

  这等仁者勇者,千百年来血脉不绝,凝聚为一个国家最可珍贵的民族气节和文化信仰,代代流传,涵养了华夏民族的文化个性与精神气质。

  生逢乱世何惜死,死得其所诚为乐。这是刘陶的人生。

  刘陶死了,天下莫不痛之。

  当他的死传出去后,吏民思之而作歌:邑然不乐,思我刘君。何时复来,安此下民。

  ……

  大殿之上。

  刘宏离开,百官并没有立刻散去。

  大臣们围拢在刘陶面前,哀悼刘陶。

  “风雨如晦,鸡鸣不已。奈何!奈何!”刘宽跪坐在地上,将欲起身,又无法起身。

  他脸上的皱纹就像一本厚厚的书籍一样,叙述着无尽的沧桑。

  “光禄勋一向与刘谏议善,今刘谏议悲哀远去,不去探望否?”

  看刘宽坐在原位不动,何进没安好心的说道。

  “靡不有初,鲜克有终。大将军,做官不肯善始,很少有人善终啊。”

  刘宽没由头的劝说一句。

  “世间无对错,只有强与弱。吾从不相信天下有圣人存在,天予不取,反受其咎也。”

  何进嗤之以鼻的说道,振袖离去。

  身后一群趋炎附势者的狗腿子相随。

  “刘谏议离去,朝廷少一栋梁,百姓少一父母,呜呼哀哉!”

  一大臣痛哭流涕。

  “陈公和杨公与刘谏议为善,当如何?”崔烈疑问。

  杨赐和陈耽都是忠君爱国的名士,得知刘陶死谏而亡,必然心痛啊!

  “时也,命也……”

  下方刘宽长长一叹。然后缓缓合上双眼,面色安详平静。

  学识渊博,忧心如醉的刘宽也离开了人世。

  他做过尚书令,任多郡太守,以师傅之名,对刘宏讲学。

  四迁九卿,两任三公。

  在溢则激,处平则恬,水之性也。急之则扰,缓之则静,民之情也。

  国之鼎臣,却在朝堂上生老病死。

  刘凡的到来,改变不了他的结局,或许因为心境的原因,他比历史上多活了四个月。

  “刘公……刘公!”

  崔均察觉到刘宽的异常,来到他的面前轻唤。

  刘宽端坐在席上,毫无动静。

  这一刻,崔均知道,这位仁厚长者,随谏议大夫而去了。

  他本就身患重病,却日日临朝。终于,还是撑不住了。

  一场朝会演变成国殇,柱国相继离世。

  诸臣怆地呼天,凄入肝脾。抬着刘陶和刘宽二人,出了皇宫。

  刘宏知刘宽死,大伤。赠刘宽谥号,昭烈。其子刘松,继爵位。

  昭烈在谥法之意为:显赫,显著。

  可叹刘宽一生!

  第二日,由于刘陶、刘宽之死,陈耽悲痛。

  他继续进言十常侍祸国殃民,请求刘宏诛杀十常侍。

  正如他曾经与上书一样:公卿所举,率党其私,所谓放鸱枭而囚鸾。

  放枭囚凤!

  宦官纵容凶恶,虐待贤良,陈耽能一针见血的看出十常侍弊端。

  但奏书没有传到刘宏面前,张让截留奏书。

  他向刘宏妖言道:“前司徒陈耽,因党羽刘陶之死,辱骂陛下。”

  刘宏一怒之下,下陈耽入狱。

  以忠正著称的陈耽,在狱中被张让、赵忠等人谋杀。

  陈耽与刘陶在历史上一起被十常侍谋害,今也相差无几。

  由于大事频频,刘凡上请举荐贤才但河套为官的事情过了两个月才有定论。

  原因是许多大臣上书诋毁刘凡。但刘宏因为刘凡奏折书信,对刘凡更加信任。期待刘凡早些稳定边患,回军助他击碎质疑和反对的声音。

  许多官员诋毁,刘宏都当耳旁风。

  大将军何进却以道德向刘宏上书:“骠骑大将军收复失地,拯救百姓,为帝王之师。指示部下屠杀臣国部落,却是戎狄之举。此穷凶驰暴之性统帅千军,终会惹是非。臣举荐丁原北上布守五郡边防。”

  何进拿着乞活军屠杀呼延部做文章,他的意思是让刘凡做一个雁门太守,统兵不适合他。

  这种不劳而获,摘果子的行为太异想天开了。

  不过刘宏没有采纳何进的意见。

  他受封刘凡所举荐人员印绶信件。并授权刘凡领五郡军事,自行在郡内招募士兵,盔甲粮食自处,守备河套。

  黄巾起义时,朝廷为避免出钱粮、武器盔甲,也是令豪强、诸侯各自募兵武装。

  这其中也有变数,何进举荐麾下司马许凉任护匈奴中郎将,派遣亲信在徐州招募士兵五千,准备北上镇守河套。

  张让举荐干儿子张东为典军中郎将,派遣亲信在河南、河内招募士兵五千,亦要镇守河套。

  谁都知道何进、张让要在河套分一杯羹。

  刘宏权衡利弊下,赞同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qxc11.com。七星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qxc11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