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八十九章 百官串联上书_家父朱重八
七星小说网 > 家父朱重八 > 第二百八十九章 百官串联上书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二百八十九章 百官串联上书

  京城,鸡鸣寺的一间禅房内,两个中年人相对而坐。

  这二人,一个是户部右侍郎郭姿,另一个是通政司右通政李至刚。

  郭姿这个人在原本的历史上,参与了靖难之役,以擅长管理钱谷着称,曾被比作萧何。

  这个时空,因为早早投靠了燕王,想抽身也不可能了,只能奉命行事。

  至于李至刚,是松江华亭人。早年侍奉过懿文太子朱标,与解缙关系密切。

  但这个人人品极差,多次因犯罪被下狱。

  可他偏偏又颇有才学,总能被人举荐复起。

  因为是被郭姿举荐,又收了不少财物,他也是乐得为其效力。

  “经过下官的不懈努力,已有一百三十二名官员在联名奏疏上签字,请求皇上罢了士绅一体纳粮之策。”李至刚一副邀功模样。

  然郭姿听了,却没太大反应,只是澹澹说了声,“哦!”

  “大人可是觉得少了?若非最近暴雨成灾,只怕无人敢在联名奏疏上签字啊!”

  郭姿也知道,毕竟之前那批都被朱樉罢官了。

  “本官不是觉得联名的人数少,而是觉得这水灾还不够大,若能有一处决堤,必然能令皇上下罪己诏啊!”

  李至刚听的一愣,暗暗道:“这老东西好毒的心肠,一旦决堤,不知要淹死多少百姓啊!”

  郭姿见李至刚脸色不快,想起这位是华亭人,长江一旦决堤,他的老家必然是要受灾的。

  解释道:“我听说黄河那边,多次出现险情,按以往的经验看,怕是要决堤啊!”

  李至刚道:“从徐州那边发来的奏疏看,确实比较危险。不过为魏国公已征发徭役数万,不断加固黄河大堤,且派人日夜看守,想来是能度过难关吧!”

  郭资也了解这情形,若非如此,早有人扒开大堤,做实朱樉苛政害民,被上天惩罚的传言了。

  到那时候,朱樉想不下罪己诏都不行了。

  而一个皇帝,改元第一年便下罪己诏,还会被天下人拥戴吗?

  只可惜,一直传河堤有险情,却迟迟见不到决堤。

  “还是按原本说的,在明日的大朝会上上奏吧!”

  “那……!”

  “你放心,答应你的银元,一个都不会少,可不是一文不值的宝钞!”

  李至刚笑着道:“大人这话,说的好像李某,只为了钱一般,我做这事也是为了天下士绅啊!一体当差纳粮,真要推行下去,哪还有好日子过!”

  郭姿深以为然,他原本投靠朱棣,是觉得燕王雄才大略。

  后来见朱樉强势崛起,成为太子便开始后悔了。

  再后来见朱樉的各项政策,刀刀砍向士绅阶层,忽然又觉得燕王如果能上位,也是不错的!

  “李大人的功绩,后人一定会赞颂的!”

  “哎,不敢当,不敢当,我哪比的了郭大人……!”

  ……

  翌日,又到了朝会之期,奉天殿内百官齐聚。

  议论的也是各地的水灾、险情,商讨一阵后。

  右通政李至刚忽站出来道:“启禀陛下,臣有本启奏!”

  朱樉一愣,命曹锦将他的奏疏拿来,翻开一瞧,差点没气乐了。

  却听台阶下的李至刚道:“陛下,自官绅一体纳粮新政推行后,国内天灾四起。五月,辽东地震,死伤军民数百。六月,陕北大旱,余月无雨,致使万亩良田绝收。七月至今,我大明财赋重地,东南半壁连降暴雨,长江、黄河水位暴涨,数百万军民危在旦夕。此为老天示警,皆因朝廷与民争利,推行士绅一体纳粮之策啊!是以臣与一百三十二名官员,联名上奏,请求朝廷罢了士绅一体纳粮之策!”……

  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却听台阶下的李至刚道:“陛下,自官绅一体纳粮新政推行后,国内天灾四起。五月,辽东地震,死伤军民数百。六月,陕北大旱,余月无雨,致使万亩良田绝收。七月至今,我大明财赋重地,东南半壁连降暴雨,长江、黄河水位暴涨,数百万军民危在旦夕。此为老天示警,皆因朝廷与民争利,推行士绅一体纳粮之策啊!是以臣与一百三十二名官员,联名上奏,请求朝廷罢了士绅一体纳粮之策!”

  “臣请陛下,罢了士绅一体纳粮之策!”

  “臣请陛下,罢了士绅一体纳粮之策!”

  李至刚说完,先是有几名官吏站出来,随后是更多的朝臣呼啦啦跪下,请朱樉免了士绅一体纳粮之策。

  这些人当中,既有文官,还有武将勋贵,几乎涉及京城所有衙门,颇具代表性。

  方孝孺见状,怒斥道:“我华夏幅员辽阔,东西不同时,南北数千里,天灾**,平常至极,与陛下的新政有何干系?”

  有跪着的官员道:“中原数次兴衰,皆与黄河有关,方大人莫非真要等到黄河决口,才肯定醒悟吗?”

  “就是,数百万黎民啊,方大人怎么忍心?”

  这些官员不敢直接骂朱樉,却把矛头指响方孝孺,话里话外都是若不免了士绅一体纳粮之策,黄河就要决堤,百姓就要受灾,都的朝廷的过错!

  “行了,不必再说!”

  眼见大臣们闹的实在不像话,朱樉终于忍不住,厉声说道:“士绅一体纳粮,是关乎我大明长治久安的重要国策,后世之君有敢废除此策者,各地藩王可起兵靖难,清君之侧!”

  这话一出,不仅文官们愣住,连在朝堂的一众勋贵和几名藩王也都傻眼了。

  皇上这是跟士绅集团死磕到底啊,不仅他在世的时候,不会废除士绅一体纳粮,就连后世之君也不敢了。

  因为朱樉这话,等于给未来的大明藩王,送上一条起兵靖难的法理。

  朝廷若废了士绅一体纳粮,谁能起兵打进京城,谁就是新的皇帝。

  这种情况下,后世之君再湖涂,也不敢轻易动这项国策。

  文官们见朱樉如此强硬,心中都升起悲怆之意。

  “陛下,若黄河决堤了,亦不能改此策吗?”

  却是一个七品的御史,被此刻的气氛冲昏了头,朗声问道。

  朱樉转头看向曹锦,“魏国公昨日的奏报,几时到的?”

  曹锦忙说道:“禀陛下,是申时!”

  朱樉冷笑一声,“好,那就请众位卿家,在此等今日的奏报,看看黄河那边,倒是是什么情形,省的一个个张口闭口决堤的!”

  众官员一听,都愣住了,因为这会才辰时,距离申时还有好几个时辰呢!

  若在大殿内一直等着,可要把人熬个够呛。

  然而朱樉下令之后,便起身离去了。

  百官们不敢抗命,只能在奉天殿内等着,心里盼着魏国公的奏疏,能早些送到。

  到了午时,官员们已经站了头晕脑胀,更有年纪大的栽倒在地。

  朱樉闻听,命曹锦派人给百官送去蒲团,饮水,点心。

  到了未时,终于有消息传来,说魏国公的奏疏送到了。

  一众官员闻听,有种喜极而泣的感觉,总算是等来了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qxc11.com。七星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qxc11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